丁科技網注意到,“上車”,已經是消費電子領域內越來越多上游技術、元器件以及終端產品的選擇?,F在看來,平板電腦品牌們,也難免要做出“上車”的選擇。
根據IDC最近公開的數據,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3080 萬臺,同增 0.5%。這個數據算不上出色,卻是自2021年第二季度來錄得的首次市場增長。歷史數據來看,2021年第一季度,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3990萬臺,同增55.2%。
(數據:IDC)
品牌方面,格局基本穩(wěn)定。
蘋果、三星繼續(xù)鎖定前二,且整體領先優(yōu)勢依舊明顯。特別是蘋果,出貨量占市場的約三分之一,接近三星與第三名華為之和;三星,接近三、四、五名的華為、聯想、小米之和。不過,蘋果與三星均出現同比下滑,蘋果同降8.5%,三星同降 5.8%。
在該季度,蘋果、三星均缺少新品,這被認為是出貨量下滑的原因之一。二季度,iPad新機型的可能推出,被認為會利好其出貨量的后續(xù)表現,不過,這種影響并不確定,因為,蘋果新品上市的前置動作通常是“去庫存”,而從這兩年包括iPhone在內的產品來看,“去庫存”都不算有力,新品的市場表現也相對平淡。
另外的原因,可能是中國品牌的強勢向上。
華為在該季度出貨290萬臺,同增長43.6%,在上個季度的中國市場,華為首次超越蘋果成為市場出貨量第一,華為智能手機業(yè)務的復蘇,有可能同時利好了其平板電腦業(yè)務,畢竟,終端協同是華為產品的一大特色;聯想210萬臺,同增13.2%;小米180萬臺,同增92.6%,從補充信息看,小米在中國之外的市場,出貨量基本都實現了三位數增長,是本季度的最大黑馬。同時,從第一季度同比來看,小米完成了“替代”,在去年同期,市場第五是亞馬遜。
雖然在整體體量上差距仍比較明顯,不過,伴隨國產品牌對平板電腦包括教育、辦公等在內的使用場景探索的不斷展開,以及在價格和產品迭代頻度等方面的比較優(yōu)勢,國產平板電腦有可能會尋找到更有利的競爭地位。
此外的后市利好,可能來自平板電腦對汽車座艙表現出的興趣,特別是華為、小米等本身就進入了汽車相關領域,或者直接下場造車。
(截圖自雷軍微博)
比如,小米雷軍就前述數據發(fā)微博稱:“IDC報告,2024Q1 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:小米全球前五,同比增長92.6%。推薦:小米平板6S Pro,支持掛在小米SU7后排?!碧岬叫∶灼桨鍟r,不忘新近推出的小米SU7,還提到“用法”,有那么些“打包”的意味。
近幾年國內新能源車的一個升級方向,就是座艙的智能化,形式上,在物理空間看得見的地方,顯示區(qū)域明顯增加;內容上,在物理空間之外,車內智慧娛樂等等,是各品牌比較統一的動作。
不過,這些主要是針對座艙空間的前端,這就讓平板,作為“搭檔”終端,在座艙后部有了應用空間,可以作為一種“自選方案”,靈活度更高。
再加上如華為、小米等在內的品牌都間接或直接參與到汽車領域,與相當一部分品牌也有密切聯系,那,汽車座艙,有可能會成為國產平板競爭的下一個主要“戰(zhàn)場”,也可能是關聯未來成長的重要場景空間。(丁科技網原創(chuàng),轉載務必注明“來源:丁科技網”)
- QQ:611495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