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 OLED爆發(fā)在即,中國廠商或彎道超車?
近日,關于蘋果iPad Pro 2024兩款機型的OLED顯示屏進入生產階段的消息引發(fā)熱議,據(jù)悉,蘋果新款iPad供應商分別是三星與LG,同時這也是蘋果首款搭載OLED屏幕iPad。行業(yè)人士爆料稱,盡管OLED屏幕能為新款iPad帶來更純粹的黑色、更高色彩對比度,但售價卻大幅上漲。 顯然,作為蘋果首款OLED屏幕iPad,勢必帶來極高的關注度。事實上,隨著近期國內外廠商紛紛宣布加碼高世代OLED
2024-01-22 15:41:11
來源:中國家電網 李慧楠??

近日,關于蘋果iPad Pro 2024兩款機型的OLED顯示屏進入生產階段的消息引發(fā)熱議,據(jù)悉,蘋果新款iPad供應商分別是三星與LG,同時這也是蘋果首款搭載OLED屏幕iPad。行業(yè)人士爆料稱,盡管OLED屏幕能為新款iPad帶來更純粹的黑色、更高色彩對比度,但售價卻大幅上漲。

顯然,作為蘋果首款OLED屏幕iPad,勢必帶來極高的關注度。事實上,隨著近期國內外廠商紛紛宣布加碼高世代OLED生產線,OLED及產業(yè)鏈上下游的熱度便居高不下。這場由中韓廠商為主導“爭奪戰(zhàn)”最終走向如何,行業(yè)內猜測、爭論無休,打響戰(zhàn)役的同時,關于OLED能否成功取代LCD,躍升至主流顯示也備受關注。

IT市場或迎來爆發(fā),OLED電視仍難普及

從中小尺寸到大尺寸,從手機平板到電視,從家庭商用到車載等領域,憑借優(yōu)異的性能優(yōu)勢,OLED現(xiàn)今正滲入至各大應用場景中,更受到蘋果等終端廠商的越發(fā)重視,本次蘋果新款iPad采用OLED顯示屏,也給OLED IT產品帶來更高期待。

據(jù)韓媒報道,除iPad外,從2025年起,蘋果還決定將OLED應用至MacBook等筆記本電腦或顯示器領域,而伴隨搭載OLED屏MacBook上市,也將加速促進三星、戴爾、惠普、聯(lián)想等筆記本電腦整機公司擴大OLED應用范圍。

另據(jù)Canalys近期發(fā)布數(shù)據(jù),2023年第四季度,全球個人電腦(PC)市場結束了連續(xù)七個季度的下滑,實現(xiàn)出貨量同比增長3%,2023年全年,個人電腦出貨量總數(shù)為2.47億臺,同比下降13%。目前市場增長蓄勢待發(fā),AI PC將在接下來的電腦更新周期及之后提供額外動力。

因此,對面板廠商而言,在LCD成熟穩(wěn)定,以及智能手機、智能穿戴等小尺寸OLED屏競爭愈加激烈當下,投建IT類中大尺寸產品成為新的“藍?!钡膽?zhàn)略機遇。如2023年來,三星顯示與京東方先后宣布,投建8.6代AMOLED生產線,且將產品主要定位于中尺寸OLED面板,用于中高端筆記本電腦、平板電腦等IT類產品中。

此外,近期LGD也宣稱將通過增資方式擴大在IT、車載領域的OLED業(yè)務,業(yè)內人士認為,這是LG為追趕京東方與三星,在IT用8.X代OLED產線上的投資節(jié)奏。目前國內廠商中,TCL華星、天馬、維信諾等廠商也持續(xù)加碼IT、車載等中大尺寸OLED屏幕的研發(fā)投建。

如在CES2024上,京東方、天馬、維信諾、TCL華星等均展示了OLED顯示在筆電顯示屏、車規(guī)動態(tài)彎曲顯示的研發(fā)成果。另有天馬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“目前,公司重點深耕中小尺寸OLED,應用于中高端手機中,在平板電腦、車載顯示也持續(xù)加大研發(fā),由于OLED電視目前還不是主流,未來也有可能加大電視類大尺寸OLED研發(fā)。”

“當前OLED大尺寸供應以韓廠為主,BOE(京東方)的加入,大世代oled產線的布局,預示著OLED面板供應格局的進一步重塑,也有望加速OLED在IT產業(yè)的滲透,對產品的升級,新技術的導入以及供應鏈上下游體系的完善都起到推動作用?!眾W維睿沃中級研究經理魏天昊向中國家電網表示。

另外,麥吉洛咨詢研究總監(jiān)司馬秋也向記者坦言,由于較高的成本,導致OLED電視面板一直停留在高端電視市場,且只有三星和LGD兩家供應商。市場表現(xiàn)來看,2023年來,受通貨膨脹、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,OLED電視在核心的歐美市場銷量不及預期,導致整體市場低迷,這也直接拖累了LG Display的業(yè)績。

同時,DSCC最新數(shù)據(jù)也顯示,2023年Q3全球OLED面板出貨量呈現(xiàn)復蘇,出貨量為2.05億片,較去年同期增加14%,按應用劃分,OLED智能手機、顯示器、平板電腦出貨量均有所增長,僅OLED電視面板出貨量環(huán)比下降14%,同比下降40%。由此可見,OLED電視的普及仍需要較長的時間。

LCD與OLED長期共存

國內廠商有望彎道超車

回首大陸面板的發(fā)展史,從“卡脖子”到領跑全球,顯然如今的LCD市場正由國內廠商主導,而OLED則演變國內外廠商的“爭斗場”,性能上看,OLED使用在電流驅動下可發(fā)光的有機半導體材料,具備單個像素自主發(fā)光的特性,顯示效果相較LCD更細膩、真實且功耗低等。正是憑借以上優(yōu)勢,OLED實現(xiàn)在智能手機、智能手表領域的市場滲透率超過50%,并主導中高端市場。

圖源:小米官方

而隨著中韓OLED爭奪戰(zhàn)愈演愈烈,近日,韓媒報道稱,顯示器業(yè)界預測,或從2024年起,三星電子將迅速減少對中國大陸地區(qū)LCD面板的進口比重,其中液晶顯示器面板的采購比重降至一半以下,預計將比前一年減少17%。

而這是否意味著,LCD將提早退出顯示行業(yè)舞臺?對此,司馬秋直言,“OLED是攜取代LCD之名出身,但是這么多年過去了,OLED沒有取代LCD,是因為LCD技術較為成熟穩(wěn)定,成本較低,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,OLED壽命、可靠性、良率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,不能完全取代LCD,兩者屬于共存的關系。比如在電視市場,OLED供應商有限,生產成本較高,一直難以大規(guī)模普及,因此LCD仍是主流。”

魏天昊也提到,“在IT類及電視產品中,OLED取代LCD顯示仍需時間,且這個時間要比智能手機領域更長,目前在筆電領域OLED產能仍較為有限,且相對于TV和顯示器和智能手機來說,筆電市場更加關注硬件的發(fā)展與更新,根據(jù)奧維的市場調研顯示,顯示效果在消費者購買筆電時的決策排名僅在第四,并不是核心決定要素?!?/p>

另據(jù)中金研究指出,目前OLED上游關鍵設備與材料仍由海外廠商主導,國內廠商有望在部分中前段設備、有機終端材料、掩膜版、驅動芯片領域逐步突破海外廠商壟斷。Omdia數(shù)據(jù)也指出,國內市場AMOLED面板國產化比率持續(xù)提升,如2023年中國大陸用于AMOLED的TFT背板產能總占比升至43%,而韓國三星占比下降至41%,而這意味著在AMOLED面板領域,國內廠商與韓國廠商已平分秋色,甚至在一些領域中國廠商已超過韓國廠商。

“筆記本供應鏈大部分依托大陸各廠商,尤其代工廠布局約70%左右集中在中國大陸,隨著國內OLED相關產業(yè)鏈的完善,國內廠商在成本,地理,產業(yè)鏈一體化的優(yōu)勢都將體現(xiàn)出來?!蔽禾礻槐硎?。

針對高世代OLED未來發(fā)展,司馬秋總結到,目前,高世代OLED主導者是韓國廠商,但是韓國廠商的OLED工藝路線是折中方案,并沒有促進OLED在電視、IT市場大規(guī)模普及,所以京東方、三星顯示在蘋果訂單的帶動下計劃投建8.6代OLED產線,希望借此攻占IT應用市場。

“中國廠商除了深耕蒸鍍工藝外,還正在探索光刻、印刷等工藝路線建立起優(yōu)勢,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,提高產品性能,滿足中大尺寸應用需求,如果能成功打通,國內廠商有望實現(xiàn)換道超車,在高世代OLED爭奪戰(zhàn)役中勝出?!彼抉R秋坦言道。

最新文章
1
MediaTek舉辦天璣開發(fā)者大會MDDC 2025,聯(lián)合產業(yè)伙伴加速智能體AI體驗普及和發(fā)展
2
空調旺季即將啟動 經銷商卻困于多重壓力
3
復旦團隊:近三年內二維半導體可能“破局”落地
4
超薄直邊設計,F(xiàn)ind X8s開啟2025手感標桿
5
對等關稅下中國TV出口新格局:新興市場崛起與產業(yè)鏈重構
6
亦幻亦真,AI規(guī)模商業(yè)化如何破局?
7
擴大內循環(huán),2025年以舊換新“國補”帶動家電銷售1247.4億元
8
3.4K掌上巨幕!TCL華星獨供OPPO Pad 4 Pro屏幕
9
天璣9400+發(fā)布:超大核加速110MHz、藍牙/北斗重磅升級
10
AI+空調就是給空調裝上個智能音箱?海信和長虹要整點不一樣的
11
出口受阻,家電行業(yè)應守住基本盤同時尋求突破
12
多家家電企業(yè)發(fā)布回購、增持計劃,真金白銀穩(wěn)市
13
海外市場貢獻超50%!石頭科技2024增收不增利,凈利率滑坡敲警鐘
14
特朗普暫停90天執(zhí)行新關稅:蘋果股價大漲
15
179元 小米Type-C十合一擴展塢發(fā)布:USB 3.0、100W快充
16
三星Galaxy S25 Edge發(fā)售計劃推遲,或將于5月底首發(fā)中韓市場
17
iPhone要漲價?國產手機呢?
18
2025空調市場:美的格力爭“第一”,小米TCL海信忙“增長”
19
美的海爾聯(lián)袂回購:家電雙雄以真金白銀錨定價值中樞
20
攜手京東方,長虹Q10Air帶來了一塊怎樣的“好屏”?
關于我們

微信掃一掃,加關注

商務合作
  • QQ:61149512